在某会的两年,团队建设的一些体会:
“团队利益大于一切”这句话是所有公司都宣扬的,团体之间紧密结合,在繁杂的工作中相互配合、帮助,通过不停地沟通逐渐加深了解,为了团队每个人都很负责,虽然很苦很累但也坚持下来,这是我刚加入团队所看到的。从团队成立的时间来看,比较年轻,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满意,在探索中成长,伴随大家的激情,也搞得有声有色,技术和业务氛围比较好,这是工作相关,那非工作相关的呢?问问自己:你有和队员一起外出爬过山么?你有和队员一起打过球??你有和队员一起去吃好吃的么?......等等,这对融合整个团队很有帮助,为什么呢?想象一下,在一个舒适、放松的环境,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,然后一起聊聊人生和理想,谈谈家常,这是多么愉悦的事情,可能还会有“相逢恨晚”的感觉,心灵上面的沟通,让同事之间的关系更进一层,对团队建设很有帮助。 在团队的初期,领导领跑,下属跟着,对于团队氛围的建设相对较少,据我的观察,除了吃饭就是唱K,活动单一,很相同爱好的人也没一起活动,我也只能单纯的想,这个比较“内向”,哪个相对闷骚,从管理角度来讲,我认为是漏洞,一个能帮助团队的员工,是值得肯定的,但不主动去沟通,打破同事之间的隔阂的员工是需要提高的,即使被动提高,但终有一天会改变。 一、师出有名 例会上面建议,听取领导和同事们的意见,得到大家的赞同,而且也有经费,抽出部分完全可行。这样团队建设就踏出了第一步。 二、兴趣爱好 这是最头痛的,对我来说,一个活动,越多人参加越有气氛,同事之间融入也很快。尽量照顾到所有的人,不然这个钱用出去了,其他人会有意见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兴趣本身是可以培养的,为了团队能更好地融合,大多数人会积极参与。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,开始显得犹豫不决,因为不断有新的意见涌入,不够果断,这显示出我的弱项。后面有人提醒我,做人做事能做到百分百完美么?有方法做到么?随着时间的推移,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,尽你能力做到最好,多询问比你有经验的人,巧用他人,让自己和别人都愿意去做,犹豫只会让别人觉得不靠谱。慢慢的,我学会如何快速抉择,相信自己能带领好大家。 三、正式授权 让大家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,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,领导也考虑得比较周全,授予你“文娱委员”的职位,瞬间觉得回到学生时代,带领同学们出去玩耍。在正式场合充分授权,肯定你,在大家面前有一定影响力,团队本身是没有这个岗位,指定的形式给予权利和责任,能给团队带来利益的都是好的。 四、活动策划 一个活动,不是说走就走,要提前做好计划,内容、时间、地点、交通、费用等,主题性的活动要提前商量好。对公司来说,活动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是很有意义的,提倡各个团队活动不要单纯地出去玩,这个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,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。领导对大家的要求是提升自己,要做就做得专业一点。 五、风水轮流转 大家的工作都差不多,而团队氛围的营造是每个员工的义务,为了能让大家都能体验作为一个组织者的感受,都能为团队做贡献,建立组委会,由组委会成员组织活动,里面抽一个人出来做监督即可。非常灵活,也提升大家的积极性。轮岗制活学活用,让每个人都亲身经历,希望每个人都有收获。 六、经费的控制 老话:“经费有限,组织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”,是的,钱是大家的,用到恰到好处,不铺张浪费,能省则省。对于超出预算的活动,要提前反馈,提出多余部分AA制。经费管理是很困难的事情,很多人提出需要用钱干这个,干那个,要充分评估提议的意义,做出有效的判断,不然经费嗖一下就没了,最后就是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 七、氛围营造 活动期间要懂得控制场面的气氛,结合当时的场景,思考如何开展一些互动游戏,或者制造一些话题等,让大部分high,然后带动其他人融入进去。 八、竞争 选择性的内容,可以跟着活动主题走,需要的话就增加一些竞技类游戏进去。 一开始只是想把大家融在一起,慢慢这个就形成团队的习惯,真正有效的管理,是能让团队每一个人都觉得舒服的,这个过程也很长,这也像一场革命,一个影响很小的人,在不断的努力,去实践,一步步树立起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影响力,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,例如: ①不参加活动,玩自己喜欢的,拉上其他人一起,带头拒绝 ②有空也不参加活动的,以各种理由不出席活动 ③经费不足需要AA的,觉得连这点小钱都出不起,算了。 ④平时独来独往的,比较难沟通 ⑤出去了,但不遵守规则的。 回头想想管理真不容易,这样走过2年的时间,也不知道是否建设了一支强凝聚力的团队,不过肯定比之前好了,做了那么多事情,自己是提高了不少,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加油。 技术人不丢弃管理。 作者:godsfer